全部商品分类
010-8246 4188

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习题集

¥60.00

检验检测机构和实验室方法控制培训教程

¥68.00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800问

¥68.00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运转

¥95.00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023)》条文释义

¥15.00

实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6版)

¥76.00

实验室/检验机构主任评审员评审管理能力培训教程

¥80.00

实验室/检验机构评审员评审技能培训教程

¥60.00

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习题集

¥60.00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500问

¥68.00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政策理解与实施

¥50.00

检验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内审员实战宝典

¥68.00

商品介绍
领取优惠券
成功加入购物车!
再逛逛
去结算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研究

价        格

98.00

定价¥ 98.00

库存 500
已售 0
运费
按件计费
已选择商品:

+ -

加入购物车
立即下单
  • 商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用户评价(0)
  • 手机查看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研究》

定价¥98.00

发行单位:北京星宇出版发行集团

发行手机/微信号:136 1122 6766

发行电话:010-82464188

作者:施小明 编

丛书名: 环境污染与健康风险研究丛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3-01

ISBN:9787030772503

版次: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7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研究》梳理了GB/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放射性等22个指标限值制订过程,包括各指标基本信息、室内主要来源和人群暴露途径、我国室内空气中污染水平及变化趋势、健康影响、国内外空气质量标准或指南情况,以及标准限值建议和依据六部分,以帮助专业人员深入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思路。


目录


第一章《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介绍 1 

1.1修订背景 1 

1.2修订过程及修订内容 2 

第二章 物理指标 6 

2.1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 6 

2.2新风量 16 

第三章 气态污染物指标 24 

3.1 臭氧 24 

3.2二氧化氮 32 

3.3二氧化硫 38 

3.4一氧化碳 47 

3.5二氧化碳 52 

第四章 颗粒污染物指标 66 

4.1可吸入颗粒物 66 

4.2细颗粒物 77 

第五章 有机污染物指标 96 

5.1 甲醛 96 

5.2 氨 104 

5.3苯、甲苯及二甲苯 111 

5.4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125 

5.5 苯并 [a]芘 135 

5.6三氯乙烯 143 

5.7四氯乙烯 150 

第六章 生物性及放射性指标 179 

6.1细菌总数 179 

6.2氡 184 

第七章 展望 205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介绍 

  1.1 修订背景 

  基于室内燃料燃烧计算室内空气污染的归因疾病负担显示,全球室内空气污染归因超额死亡人数为231.4万人,其中我国为36.3万人。在影响健康的环境类危险因素中,室内空气污染为全球排名第二(我国排名第三)的危险因素。室内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极其复杂,主要包括室外空气污染物输入、现代建筑家具材料释放、人的活动等产生(如家用清洁产品、油漆和溶剂的使用,以及烹饪燃烧、打扫卫生)、动物脱落等。《中国人群暴露参数手册(成人卷)》表明我国成年人每日室内活动时间超过18h,若长时间处于空气质量不良的室内环境中,公众的健康会受到极大威胁。 

  系统梳理 20年来我国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形势严峻,污染物水平较高,且呈现新旧污染物并存的特点。2002年11月19日发布实施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以下简称 “GB/T 18883—2002”)是在借鉴国外相关指标、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我国现有标准而制订的,包含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 4类共计 19个室内污染指标。该标准的实施对于相关部门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社会和公众了解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多方努力有效降低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GB/T 18883—2002的发布实施距今已 20余年,其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室内空气污染特征也随之改变。GB/T 18883—2002存在一些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室内空气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需求的情况,如公众关注较多的细颗粒物( PM2.5)等指标尚未纳入 GB/T 18883—2002。同时,国内外众多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研究的昀新证据不断涌现,为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等相继修订相关空气质量基准和标准,如2021年WHO基于全球昀新的研究成果发布了全球空气质量准则,进一步收严部分指标。基于以上情况,迫切需要对GB/T 18883—2002进行修订,以更好地应对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的新变化,不断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防护实践发展的新需求。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以下简称环境所)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施小明研究员为该工作负责人。2018年 11月 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次全体会议,正式启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为了保障修订的质量,环境所联合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都医科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修订工作组,共同推进修订工作。 

  1.2 修订过程及修订内容 

  1.2.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过程 

  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顺利、高效推进,环境所组织制订了标准修订总体工作方案,包括建立高效协作的标准修订工作组,明确分工,协作推进标准修订工作;系统梳理和整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文献和国内外标准等相关资料,提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遵从科学循证原则,合理确定室内空气污染指标和要求;遵循准确性优于便利性,传统方法与先进方法兼顾的原则,优化指标测定方法;规范各阶段核查程序,加强标准修订质量控制,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保障标准修订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工作组主要包括专家咨询委员会、起草技术保障组和秘书处,各组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共同推进标准修订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各指标的增减、限值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把关,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起草技术保障组下设指标限值组、检验方法组、现行标准分析组和室内空气质量分析组,负责编写标准文本、支撑文件和编制说明等技术性文件。秘书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定期组织例会等以推进标准修订工作。 

  通过系统梳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相关文献和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毒理学等方面昀新的研究证据,结合国际组织、世界各国和我国的室内外空气质量标准与指南中的室内空气污染指标及测定方法等,综合分析并提出此次标准修订的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要求和配套的测定方法,为修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我国室内污染物的暴露水平、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水平和已有标准对指标的关注度,确定本次标准修订的指标及其限值要求。新增指标的纳入原则:一是综合考虑现阶段该污染物具有明确的室内来源,流行病学证据明确表明其具有健康危害;二是该污染物在我国目前暴露水平下,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三是该污染物引起国际权威机构广泛关注。指标要求调整的方法:一是对于有明确毒理学系数的污染物,依据昀新的权威流行病学证据,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来反推可有效保护人群健康的浓度水平,作为提出该污染物标准限值的科学依据(如甲醛、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二是对于其他污染物的指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其编制依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提出相应标准限值(如苯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从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及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接轨等方面确定新标准中指标的测定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开展现行标准中各类指标检验方法的追踪评价,系统梳理旧标准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检验方法进行分类处理。一是因使用有毒有害试剂而易污染环境的,方法明显落后并已有先进的可替代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等方法学指标无法满足检测要求的方法均予以删除,并提出删除依据。二是经过方法适用性评估,先进性、有效性仍满足要求的方法尽量予以保留,并更新为现行有效版本。三是通过检验方法追踪和对已有国标或行标的适用性评估,能够同步采纳的,经过方法验证后直接引用;需要对部分条款进行非原则性修改的,经过方法验证后以完整方法形式纳入本标准;不能同步采纳的,经过 3家实验室方法确认后以完整方法形式纳入本标准。四是在适用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根据灵敏度、检出限等方法学特性及实际应用情况,明确方法排序。五是为便于方法的应用,对于同步采标的检验方法,提供参考采样方法参数。 

  严格按照标准修订各个阶段的规范化核查程序开展有针对性的核查工作,充分利用交叉核查等手段加强标准修订整个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了保障标准的科学性,组织召开多次专家咨询会议,对标准纳入的指标和要求及测定方法等进行研讨。同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一是以邮件和发函形式收集到共 26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的 341条意见;二是以国标网挂网的形式征求意见。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情况下,对标准文本和配套文件等进一步修改完善,昀终形成《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报批稿。经环境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审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规司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核后,2022年 7月 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 

  1.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以下简称“GB/T 18883—2022”)与 GB/T 18883—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具体如下所述。 

  (1)增加了“细颗粒物”“1小时平均”“8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4个术语及其定义;删除了“标准状态”术语及其定义;更改了“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个术语及其定义。 

  (2)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 3项指标及其要求。 

  (3)将“空气流速”更改为“风速”;将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备注中的“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更改为“夏季”和“冬季”;将“菌落总数”更改为“细菌总数”。 

  (4)更改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和氡7项指标要求;更改了氡的控制要求,将“行动水平”修改为“参考水平”。 

  (5)更改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新风量、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甲醛(分光光度法) 11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的测定方法和方法来源,增加了**采样方法参数;增加了甲醛(高效液相色谱法)、苯并 [a]芘、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氡 5项指标的测定方法,更改了苯、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细菌总数 3项指标的测定方法。 

  (6)增加了环境要求、样品运输和保存、平行样检验、结果表述、实验室安全等技术内容。 

  GB/T 18883—2002和 GB/T 18883—2022的具体指标及要求见表 1-1。 

  表 1-1 GB/T 18883—2002与 GB/T 18883—2022的具体指标及要求 

  第二章 物理指标 

  2.1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 

  2.1.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温度;英文名称:temperature;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热力学定义为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各个热力系,必定有某一宏观特征彼此相同,用于描述此宏观特征的物理量即温度。 

  中文名称:相对湿度;英文名称: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力之比。 

  中文名称:空气流速;英文名称:air velocity;指室内空气的流动速度。 

  2.1.2我国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水平及趋势 

以“热环境”“室内”为主题词,可检索到中文文献共 3000余篇( 2019年 3月 10日在中国知网检索),在此基础上设置筛选条件,即摘要含“温度”“湿度”,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共 37篇。以 “temperature”“humidity”“indoor”“China”为主题词,可检索到英文文献共 108篇(2019年 3月 11日在 WOS核心合集中检索),经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英文文献共 4篇。筛选后的 41篇公开文献数据覆盖 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报道的我国夏季和冬季室内温度情况分别见表 2-1和表 2-2。

100 %

好评度

  • 全部
  • 有图/有视频
  • 好评
  • 中评
  • 差评
  • 追加
只看当前商品评价
CONTACT US
— 联系我们 —
地址:
邮箱:
北京市海淀区悦秀路99号(通厦公元99-1-6层)
手机:189 1126 8056 电话:010-8246 4188 传真:010-8246 4188
www.bjzhxy.com www.chinawsbook.com www.chiahjbook.com
版权所有:
北京星宇正标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志宏星宇图书销售中心
北京星宇树莓农林科学研究 安徽环标科技有限公司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