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和单位数字标点符号拼音用法标准(2024)专业标准汇编
¥69.00
环保产业标准汇编
¥290.00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5
¥260.00
环境保护文件选编2014(套装上下册)
¥210.00
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汇编(1991-2010)
¥200.00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实用工作手册》丛书: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全书(2010-2011年)(下册)
¥154.00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实用工作手册》丛书: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全书(2010-2011年)(上)
¥158.00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全书(2007-2008年)(套装上下册)
¥338.00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全书(2006-2007年)(套装上下册)
¥335.00
国外环境监测标准目录汇编
¥90.00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
¥156.00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2册):气监测方法
¥146.00
《生态流量监测技术》
定价:¥90.00
发行手机/微信号:189 1126 805
发行电话:010-8246 4188
发行传真:010-8246 4188
发行单位:北京星宇出版发行集团
作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编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1-10-01
ISBN:9787511149381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9
字数:34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开展生态流量相关研究工作,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经过研究与实践,我国已基本建立了适用于中国河流特征的生态流量研究方法和管理框架,丰富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体系,通过在重点流域的典型试点,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污染物通量核算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生态流量监测技术》在收集、整理和总结国内外流量监测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包括概述、流量监测方法、机械式转子流速仪流量监测、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流量监测、特殊情况流量监测、流量监测技术规定和要求、流量监测数据整编、流量监测误差和质量控制等内容,详细解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不同生态流量监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流量、通量和生态流量
1.2 江河流量
1.3 流量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流量监测
1.5 流量监测展望
第2章 流量监测方法
2.1 简介
2.2 流速面积法
2.3 水力学法
2.4 化学法
2.5 直接法
第3章 机械式转子流速仪流量监测
3.1 转子流速仪简介
3.2 转子流速仪测流原理
3.3 转子流速仪分类
3.4 转子流速仪主要技术参数
3.5 转子流速仪配套设施
3.6 转子流速仪流量监测
第4章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流量监测
4.1 多普勒测量原理
4.2 多普勒流速仪的分类
4.3 走航式多普勒流速仪流量监测
4.4 在线式多普勒流速仪流量监测
4.5 便携式多普勒流速仪流量监测
第5章 特殊情况流量监测
5.1 高流速洪水流量监测
5.2 低流速枯水期间流量监测
5.3 潮汐流的流量监测
5.4 封冰期流量监测
第6章 流量监测规定和要求
6.1 测流河段选择和点位布设
6.2 流量监测方法选择
6.3 流量监测精度要求
6.4 流量监测的测次确定
6.5 流量监测成果的检查和分析
6.6 断面测量
6.7 水位监测
第7章 流量监测数据整编
7.1 概述
7.2 稳定水位流量关系的分析
7.3 受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7.4 河流监测断面流量资料整编
7.5 水工建筑物流量资料整编
7.6 水位流量关系检验
7.7 高、低水延长和流量插补
7.8 流量资料合理性检查
第8章 流量监测误差和质量控制
8.1 流量监测误差
8.2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附表
附表1 转子流速仪测深测速记载及流量计算表
附表2 转子流速仪含沙量记载及输沙率计算表
附表3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流量测验记载计算表
附表4 声学多普勒流量计流量汇总表
附表5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测深测速记载表
附表6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流速分布记载表
附表7 水位观测记载簿
附表8 水尺水位记载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十三五”时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五年,开好头、布好局至关重要。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明确提出要突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入水和谐”的目标,标志着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从传统理化指标水质改善向水生态健康转变。
河湖生态流量是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过程。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2020年4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公布了第一批83个断面的生态流量(水量、水位)目标。同年12月,公布第二批83个断面的生态流量目标,标志着我国河湖生态流量正式从科学研究走向管理实践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开展生态流量相关研究工作,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经过研究与实践,我国已基本建立了适用于中国河流特征的生态流量研究方法和管理框架,丰富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体系,通过在重点流域的典型试点,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污染物通量核算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本书在收集、整理和总结国内外流量监测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包括概述、流量监测方法、机械式转子流速仪流量监测、声学多普勒流速仪流量监测、特殊情况流量监测、流量监测技术规定和要求、流量监测数据整编、流量监测误差和质量控制等内容,详细解析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不同生态流量监测方法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要点。
本书由李文攀、陈耀祖、解鑫、孙宗光、杨凯制定编制大纲,统筹全书编写。第1章由陈鑫、邢政、苗慧盟等编写,第2章由解鑫、裴晓龙、朱鸿等编写,第3章由姜明岑、陈耀祖、李凤梅、刘斌等编写,第4章由陈耀祖、陈鑫、阮家鑫、孙瑞文等编写,第5章由白雪、尤佳艺、杨春红等编写,第6章由嵇晓燕、尚用锁、阴美晓等编写,第7章由陈耀祖、李增华、肖志辉等编写,第8章由许秀艳、邢瑞烨、刘钰等编写。陈耀祖负责最终定稿。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纰漏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好评度